行走于建筑丛林中的行业匠才
——记江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家荣
本报记者 吴娟
个人名片:
陈家荣,泸州人,现任江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泸州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泸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泸州市建筑业协会会长,泸州市政协委员,江阳区人大代表。荣获2013、2014年度泸州市十大经济人物、2016年度四川省优秀企业家、2017年度四川新经济十大领军人物。
出身于建筑世家的陈家荣,完成学业后就一直在建筑行业里摸爬滚打,他做事果敢,重情重义,事事创佳绩、争一流,在历经20多年的拼搏奋斗后,从最初的施工员到现在的董事长,成长为一名泸州市建筑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他将公司从单一监理企业改变为泸州市首家取得一等资质的建筑一体化资质企业,创造出几年内业绩连翻几番的行业神话,成为泸州建筑业的“标杆”,2015年,又倡导发起成立集团公司,开创了全省建筑企业抱团发展的先河,充分展现出一位建筑行业领军人物的无限风采。
我市素有建筑大市之称,而获得这个称号离不开建筑业精英的鼎立奉献,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陈家荣,更是一个严谨、精干的行动派。初见陈家荣时,他正在办公室对公司下一步发展进行构思,而他那“一丝不苟”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颇具特色的发型梳理得井然有序,似乎永远都不会凌乱,就像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一样。
事事争一流:从施工员到董事长
出生于1962年的陈家荣,3岁便跟随在建筑业工作的父母亲到各个不同的地方跑建筑工程,从熟悉到渐渐喜欢上建筑这个行业。1978年秋,他考上德阳建筑工程学校(现改名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一名学生,在此期间,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班主任游建宁老师。
游老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如果有人比他先到,第二天他就会起得更早;食堂买饭,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窗口打饭,他对陈家荣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永争一流!”他的言行给了陈家荣很大启发,1980年,陈家荣毕业时,获得了“四川建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后来,陈家荣在工作中,事事争一流,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当施工员的时候,就成为队里最优秀的施工员;进入工程处后,成为公司里最优秀的工作员;当上经理和董事长后,更是将事事“争先、争优”融入到思想里,落实在行动上。
1990年,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的他,已经是企业中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收入待遇优厚,但他总想要干一番事业,不愿被束缚。于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瞒着父母,从国企走了出来,选择下海创业,“当时想着人年轻、在国有企业又锻炼了几年,各个岗位的工作都能胜任,又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我就想试着走出去发展,当时父母都没敢告知,他们肯定不会同意”。陈家荣回想起当初经历的那些艰辛创业的日子。
从现场的施工员,到施工队副队长、队长,再到工程处主任、处长……出来拼搏的日子有苦有甜,每当看见身边老前辈,勤奋踏实,吃苦肯干,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他激励很大,让他明白,在工作中只要勤奋努力、多干多学,就能得到充实和锻炼,就能为今后自己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创造奇迹:从单一监理到一体化一等资质
2006年,陈家荣到四川江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获得了领导团队的高度认可,于2007年3月担任了公司副总经理。
当时公司不到20名员工,是一个单一的监理公司。如何改变公司这一现状?将公司发展壮大?他果断采取多元化经营,加快推进企业各类资质的升级。5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奔波往返于各地参观学习,准备各类资料申报送审,从中央到地方,跑了不下上百趟。
付出总有回报。通过十年努力,公司从成立之初的单一监理企业,逐步成长为泸州市首家取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设计行业甲级、监理综合、造价甲级、建设项目管理一等资质的建筑一体化资质企业。
陈家荣也先后出任了江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在此期间,他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搭建平台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开展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守法诚信、公正科学、勤奋踏实、业主至上”企业经营理念。而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承担的监理项日越来越多,业务量越接越大,知名度就越来越高,经营业绩也水涨船高,创造出连续几年公司业绩连翻几番的行业神话。
十年如一日辛勤奋斗,当初的监理公司发展壮大到现在拥有约2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江阳建设集团,成为了泸州建筑业的“标杆”。
复合型人才:打造“泸州建工”名片
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陈家荣除关心国家政治时事,还经常研究学习中央、省、市最新的方针政策。平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先后多次到国内外优秀的建筑企业、培训机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还通过自考拿到“全国监理注册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资格证书,“那阵子常常是看书学习到半夜三更,第二天早晨依然按时上班,出差在外也一样,从来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一年当中就春节期间休息三天。”通过20多年不断努力,不断积累,如今,陈家荣已成长为一个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说:“无论什么事,要做就要做好。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那时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已在建筑行业打拼有20余年的陈家荣发现,泸州建筑行业如果要跟上时代发展,走得更远,就必须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走抱团发展合作共贏的道路。他向同行民营建筑企业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初遭到抵触,他没有气馁,反复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不少企业深入分析形势后,纷纷表示支持配合。2013年,江阳建设集团采取兼并、吸收合并及股份收购的方式,先后整合泸州川南监理公司等7家企业;2015年1月,江阳建设集团在泸州联合33家骨干建筑企业,抱团组建了四川省区域内“建筑航母”——泸州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全省建筑企业抱团发展的先河,打造了一张“泸州建工”靓丽名片。
“培育航母企业,促进本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陈家荣给泸州建筑业发展的承诺,他说:“让建筑企业抱团发展,这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民营建筑企业强强联手、联盟制胜、抱团发展的新模式,必将为泸州建筑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向世界:不忘感恩社会和父老乡亲
陈家荣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不忘感恩社会和群众,长期带领公司员工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在汶川、雅安、鲁甸发生地震时,该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参与震区的危房排査并捐款,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监理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企业”、“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特别是在“百企联百村”扶贫行动中,深入精准扶贫村合江县车辋镇人和村开展真龙柚收购、麻鸭养殖、通社公路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建设、劳动力就业和贫困学生资助等扶贫工作。长期对口帮扶江阳区桐子湾村、合江县人和村、古蔺县石榴村三个扶贫村,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扶持、贫困家庭副业扶持、劳动力就业扶持和贫困学生学业资助等。近几年来,公司共累计捐款捐物共计200多万元。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江阳建设集团已跻身为“四川一流优秀建筑企业”和“川内首家具有建筑一体化资质企业”,相继监理的项目遍布泸州各个角落,省内省外,甚至扩展到了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形成立足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态势,而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泸州建工集团运用品牌优势与资金保障的优势,帮助股东企业进行实体经济运作,实现了强强联手、联盟制胜,成功在全国打响了品牌,大大提高泸州建筑企业市场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
雏鹰,必须等待羽翼丰盈,经受悬崖峭壁的考验,才能最终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陈家荣就像那只雄鹰,一路蜕变翱翔,即将迎接未来更大、更远的挑战。
对话泸商:
记者:今后企业如何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有何打算?
陈家荣:“培育航母企业,促进本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建筑业要转型升级,企业也要转型升级,集团公司要做强,首先抓狠企业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广泛引进人才,其次,在企业战略上要主动跟国企、央企进行战略合作,整合各类资源,利用现有平台资源,把集团做得更强。当然,要发展壮大,做好做强,必须学会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紧密跟随国家、省、市的发展方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江阳建设品牌影响力。
最近,我报名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举办的国际产能合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纵深发展,企业要借机试着“走出去”,因此,也要加快熟悉沿线国家环境,了解境外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海外投资问题。如今,公司已经成功尝试在缅甸做工程项目,以此增长了不少经验。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围绕泸州争创全省副中心这个目标,抢抓机遇,不断寻求合作商机,拓展工程项目来源,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展现“江阳建设、筑高显德”的企业风采。
记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陈家荣:在国企干工作,各个资源条件都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但在民企就要自己去寻找人才、资金也要自己想办法凑,遇到的困难很多,但已经都走出来了,就抱着‘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这种想法,也克服了不少困难。首先是人才方面的困难,集团内大部分人才都要靠自己培养,从外面引进人才很难,其次是融资方面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日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也为我们民营企业带来了春天,特别是六方面政策举措,其中“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了我们做好副业、做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学会矛盾转换,要讲方法,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于企业的事,变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
记者:对于将来泸州建筑业的发展有何建议?
陈家荣:如何加快扶持泸州建筑业做大做强,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这是泸州每一个建筑企业都应仔细思索的问题。作为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泸州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应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办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主动思考如何能将泸州建筑业发展的更好。今年两会期间,我和10位代表提交了“调研出台帮扶企业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试点推行混合体制”的人大建议,江阳区政府已得到了很好的答复,迅速制定了帮扶政策举措,积极探索试点,实现国企民企共发展。
记者:你心目中的泸商精神是什么?
陈家荣:我觉得泸商精神就是吃苦、勤奋、耐劳、坚忍不拔,抗压能力强,不怕遭受打击,重情重义,懂得感恩。作为一名泸商,首要责任就是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然后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