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发展之要,脱贫之基,而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和领跑者。泸州市益康富硒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康公司”)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积极主动发挥企业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竭力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走出一条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支点的产业扶贫之路。
变“扶贫责任”为“扶贫动力”
今年以来,以“百企联百村”“万企帮万村”等活动为契机,市内各级部门召开了各个层次的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座谈会、研讨会,与企业深入研究产业扶贫政策,探讨产业扶贫措施,寻求产业扶贫途径。为激发扶贫热情,树立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正确导向,相关部门对扶贫企业大张旗鼓的给予鼓励支持,还加大领导支持和部门服务的力度,态度鲜明的支持扶贫企业。各级党委政府还积极为企业扶贫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使其能放手开展扶贫工作。益康公司正是这样,在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下,将扶贫责任转化为扶贫动力,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科技养殖拓展市场新思路
2013年,益康公司在全省率先引进中国科技大学富硒技术应用于畜禽养殖,富硒农产品真正走进了泸州市民生活。硒元素是一种微量元素,它和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但又很难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通过这项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成果,益康公司成功培养出了富含有机硒元素的鸡、鸭、黑猪,让富硒农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补硒变得容易。这些富硒的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们的欢迎。2015年,益康公司出栏的各类禽牧产品达到16万只,产值4000多万元。
“为了确保质量,在整个喂养过程中,我们完善了整个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一项卫生防疫措施,以散养和分区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确保每一只出栏的富硒鸡、鸭、黑猪都健康、安全、营养。"益康公司养殖部经理李一说,公司的每一处养殖生态园选用优质的土鸡、土鸭、黑猪,有效利用当地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在纯粮喂养的基础上,将有机富硒饲料通过家禽自身的新陈代谢,转化为有机营养素,使硒元素富集在鸡、鸭、猪肉中而容易被人体吸收。
“六统一”保姆式精准扶贫
2015年,益康公司又开创了“互联网+农业”项目,公司通过“天鲜配”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市区8个实体配送店,形成销售及配送网络,确保农产品销路通畅;通过建立产品从基地到消费者餐桌的产销一体化模式通过可视电子系统,形成生产监督、技术指导、产品溯源网络,确保农产品品质。苏懿说,“天鲜配电商平台尝试畜禽产品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方式,让老百姓放心信赖明白消费,体验互联网上购买本地优质特色畜禽产品的方便快捷。从2015年9月到现在,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00多万元。”
目前,在古蔺的大寨苗族乡,二郎镇石榴村、东兴村,水口镇来龙村400多户贫困户成为了公司精准扶贫的对象。“消费者订购每一斤肉、每一个蛋,都在为精准扶贫做贡献。”苏懿对公司的扶贫计划充满信心。那么贫困户养殖的鸡、鸭怎么保证收益和质量?这就要归功于益康公司实行的“六统一”保姆式服务:圈舍统一修建;禽苗统一发放;喂料统一供给;禽病统一防控;生产标准统一;统一定价、定量、定时回收产品。做到了这六统一,贫困户养殖的产品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并确保了全程可控,也保证贫困户的收益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实现“以销定产、精准到户、服务到户”,益康公司又确定了三个方式进行帮扶。“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和劳动力的贫困户,我们实行由贫困户自养的方式,由贫困户在自家进行养殖,产品出栏后,由公司统一定价回收。对于无经济能力却有一定劳动力贫困户,我们实行代养的方式,由公司提供固定数量的鸡、鸭苗种,由贫困户养殖,出栏后同样定价回收。对于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能力的贫困户,我们实行寄养的方式,由贫困户将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扶贫金认购一定数量的鸡、鸭苗种,统一由公司养殖管理,出栏后,公司将收益返还贫困户。通过这三种方式,达到让贫困户增收,又增加劳动技能的目的,真正让贫困户走出贫困。"苏懿说。
经过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围绕资金、市场、技术三大瓶颈,解决了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刘墨、胡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