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服务 > 会员企业

    连通致富金桥——记现代运业公司董事长陈善新

    作者:匿名来源:泸州市工商联时间:2015-04-14

现代运业集团董事长陈善新,现任市总商会副会长,曾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获得过“全国交通系统诚信经营先进个人”等殊誉。回顾陈善新的发展轨迹,从一名农机站抽水员,靠着一台东风车起家,发展成一个拥有上百条客运专线、数千名员工的大型运输公司,充满了艰辛和传奇,也彰显了持续创业、不懈进取的可贵精神。

1·勤学练苦功   敢闯才能富

陈善新出生于川南泸县的一个小山村——泸县与永川交界处的泸永乡沟头村。这里曾是蔡锷将军、朱德将军发起护国战争的鏖战之地,为纪念铁血共和功绩,泸永乡人将沟头村改名为共和村。

“义门陈氏”是共和村的大家族,历代视读书和种田为正道,陈善新诞生在这户大家庭。骡马交通时代,陈善新的门前是泸州通往重庆永川的一条捷径,引发了陈善新对于重庆的无限瑕想,在他心中埋下了闯荡天下的种子。

泸永乡是一山二水七分田,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许多家庭都不送孩子上学。眼望着陈善新弟兄渐渐长大,父亲陈绪安和母亲罗江民把牙一咬,卖掉过冬的谷子、红苕,替陈善新兄弟交了学费。小学毕业后,陈善新考上了半工半读的县农业中学,一边读书,一边回家干农活,栽秧打谷、犁田耕地,全套农活都在行。

毕业后回乡种田,陈善新勤奋好学的传统没有丢。邻近的吉安公社安装抽水机,陈善新跑去观看,站在一旁仔细揣摩,很快明白了其中奥妙。

机会来了。泸永公社新建起了农机站,要招一名工人。陈善新争取到大队支书彭炳林、生产队长康继福同意,跑去应聘“抽水师傅”,获准进了农机站。

那个年月,有个手艺不容易,包括木匠、石匠、泥瓦匠,甚至连杀猪匠、跑摊郎中……都是受人尊敬的“人才”。陈善新非常珍惜这一机会,正式跟着师傅潘成银学习“养身技艺”——抽水技术。勤奋好学加上吃苦耐劳,聪明机敏加上忠诚可靠,陈善新先后学会了开抽水机、开柴油机,后来又担任了财会人员、机务人员。

中国农村在缓慢进步,农业机械也逐步进入西部农村。不知不觉间,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丰收36型拖拉机拖着大黑烟筒、喘着粗气,步态蹒跚地开进泸永公社农机站。

又一个机会来了。陈善新望着院坝里的拖拉机,抓紧利用业余时间摆弄,佷快领到拖拉机驾驶证。在那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运输车辆奇缺,农机站利用拖拉机跑运输,陈善新自然是首选驾驶员。最初,拖拉机只在本乡跑一跑,运送农药、化肥、煤炭等物资。随着时间推移,陈善新开始驾驶着拖拉机,到永川境内的吉安、王坪、永昌、朱沱等地运木料、拉沙石;进入农忙季节,陈善新还要到泸州拉化肥,甚至到贵州运树苗、拉煤炭。跟随泸县车队王宗师傅,陈善新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开始驾上拖斗车,行进在陡峭、弯多、狭窄的乡村公路上。

长年跑运输,晓得的信息多,对改革开放政策更敏感。改革开放时代来临了,尽管思想框框还很多,姓社姓资的争论也很大,各种政策限制也没完全解除,陈善新还是看准了机会,决心赌一把,率先趟出一条路。

1982年,陈善新从银行贷了几万元,买下一台南京嘎斯车,成为泸永乡第一个运输专业户。自从坐进汽车驾驶室,一切运输事务全是陈善新担任,既是老板,也是驾驶员;既要送货,还要联系返程货源,风里来雨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有说不尽的辛苦。当时的行政环境还很不宽松,执法不规范,各种收费、罚款名目繁多,特别是县乡道路多是泥结石路,路面窄、泥坑多、尘土飞扬,行路步步艰难。陈善新冒着极大风险,风雨兼程地奔波于泸县、永川以至川黔边境的各个县、乡公路上,其中的辛酸甚至冒险经历,至今忆起令人胆寒心颤。

收获也是显然的,最快乐的是儿子们。爸爸有了汽车,儿子们也喜欢。不知是天赋因素,还是耳濡目染,儿子陈明刚、陈明伟等都是“一点通”,很快学会了开车,一家人充满了快乐的笑声。有了收入,陈善新与妻子罗应芳商量,为满足去世老人的心愿,在农机站旁修建了当时全乡第一幢砖木结构的房屋。乡亲们送来两幅对联:“共和村,九块田,老屋基举家迁来;泸永乡,农机站,新楼房向阳人居。”“春风春雨春满楼义门陈氏福到;红霞红灯红一片罗山振家喜来。”

两幅对联热情流溢,富有时代色彩,一时在泸县传为佳话。

   2·艰辛探索路  改革弄春潮  

泸县人多地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外出打工,1989年泸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建筑劳务基地县。当时,大批泸县农民前往西藏、青海、新疆等地打工,加上运往西藏的批大物资积压在成都。陈善新等一批运输专业户揽接了这趟业务。

几年来,陈善新先后去过贵州、云南、陕西、湖北、湖南等地。这次远赴雪域高原,陈善新带上年仅17岁的儿子陈明刚,踏上去西藏的“天路”,让他去接受社会生活的第一课。一本全国公路里程图、一张货物清单、一台东风车。从成都到拉萨2000余公里,父子俩第一次长途上青藏高原,当时的道路是历经40余年辗压的破烂不堪的山路;加上高原气候多变,冰雹、大风、飞雪、冰川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可堪称“世界第一难路”!尽管到过很多地方,待到进入二郎山公路,陈善新特别是陈明刚,仍然感到震惊:山路之险峻,令人难以想象;能见度之低,令人深感恐惧!

     一路上,东风车颠颠簸簸,陈善新一刻也不能放松方向盘。高原空气稀薄,严重缺氧,沿途食宿点很少,父子俩天天都要忍饥挨饿。还有水土不服的困扰。由于又冷又饿,陈明刚有一次下车完全站立不住了,陈善新赶快打开随身带的泸州大曲酒,让儿子喝下才免于一次意外。夜晚降临,父子俩住帐篷、打起电筒煮麦粑,根本没有蔬菜吃……尽管处于极度困难中,陈善新每到一地卸下货物,总要去街上买一些书籍和地图,——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行驶途中,陈善新一边驾驶,一边鼓励儿子:川藏路是中国的古丝绸路,一条千年的茶马古道,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汉子、尼泊尔和印度的商队,他们赶着牦牛、驮上物资,走了2000多年……

一次远征,来回5000余公里,陈明刚在行车日记中这样写下:“这条让人惊叹的天路,怎么会从千峰万转中找到出路?我们的国产东风车,如何创造了运货到南疆、来到巨轮最高峰和尼泊尔、印度交界处的普兰、柏林拉山口的奇迹?

类似的经历还有若干次。陈善新就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着对自我、对人生的挑战和超越。他的视野,也一次次越过丘陵,越过高山,越过大洋,望向更广袤的苍穹。

一次天路之旅,超越的是自我的身体、意志的极限考验;次年的一次广东之行,陈善新超越了近十年的经营限制,开拓了事业的广阔版图。

1990315,为解决农民工“春运难”问题,陈善新应泸永乡农民工要求,首次用东风车载人赴广东获得成功。一次以货代客之旅,开创了四川省跨省长途客运先河。富有眼光的陈善新迅速购回2台亚星客车,挂靠泸运司,专营跨省区的超长线客运。1992616,一台满载去广州、中山、深圳方向农民工的客车,从泸州市区出发上路,掀开了泸州客运崭新一页!

一条超长客运开通,客源一天天地火爆,陈善新不仅抓住市场的机遇,更给农民工带来出行方便。1997年初,泸县县委、政府出台新规,决定整合全县道路运输资源,陈善新所在的立石镇首当其中(泸永乡因区划调整并入)。11月,时任泸县县长的陈万春等一行前往南方考察,见到在中山市经营的陈明刚。听完陈明刚的汇报,陈万春当场表态:“泸县有几十万人外出打工,应该拥有专门的超长运输线,回去后将派人去省运管局,申请10条超长路牌。”

当年底,泸县动员陈善新的公司,兼并经营不善的立石运输公司,一个新的立石运输公司诞生。第二年春天,四川省交通厅出台新规:从事超长运营的公司必须要达到800万资产、40辆客车、安全行驶10万公里的驾驶员。一道高门槛横在脚下,泸县政府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定:将泸县交通运输服务公司和立石运输公司合并,达到了四川省标准,获得省运管局颁发的运营资质证,审批了泸州至广州、中山、珠海、昆明等地的10条线路牌。一条条泸县超长线路的开通,一辆辆客运班车日夜奔忙,泸县迎来运输业的一个春天。

以开通超长客运为起点,陈善新凭着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致力于泸州交通事业发展,创造了“五个行业第一”:

1991年,率先在全省开行泸州至广东超长客运,成为泸州市超长客运第一人。

2000年,斥资600万元购进两台顶级豪华大巴车,率先推行“航空式”服务和“英汉双语” 优质服务,独家荣获省运输行业“青年文明号”,开创了泸州交通中外奇迹。

2000年,组建“泸州时代运业有限公司”,成为泸州市首家非公有制民营股份制运输企业,开创泸州交通先河。

2001年,率先在全省推行“创建优质文明超长线客运”活动,被命名为超长运输“省级优质文明示范单位”,破泸州交通史上纪录。

2001年,发起组建“四川泸州现代运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善新当选为董事长。这是一个多种体制共生共存创业创新的公司,集合了时代运业公司、以及牛滩、福集、奇峰、云锦、兆雅、古蔺等地运输公司的力量,标志着泸县有了一道展示运业的窗口,搭建起一个同珠三角、长三角、重庆经济圈合作交流的平台。该公司成为泸州市首家独立具有交通部二级客运经营资质的大中型民营集团公司,领先泸州市交通运输业。

现代运业公司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泸县交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差,严重缺乏竞争力的局面,从此泸县拥有了实力雄厚的运输公司,现代运业也成为泸州五大运输企业之一。

3· 管理创一流   发展谋跨越

陈善新深知:企业规模在几何级数地增长,管理风险也在成倍地增加。他不断参加各种学习,参加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的学习,自费参加各种高端培训学习,树立战略眼光,学习管理方略。他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在他带动下,现代运业公司总经理龙泉有、核心子公司时代运业公司的总经理陈明伟、公司驻广州的副总经理陈明刚,分别参加了清华、北大等各类培训学习,陈明伟等公司领导具备了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

公司注重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先进设备、管理模式,注重培养接班人,注重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关心团结每一名职工,公司上下齐心协力,顺利度过了重重难关,获得了快速发展。

以安全管理为例,在很多企业还在千方百计节约成本的时候,他耗费巨资引进GPS定位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运营车辆安全水平,企业获得了显著的安全生产效益和社会美誉度。企业在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强化职工培训学习等方面走在运输企业前列,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大大增强,发展稳健快速。

10个春秋的奔跑,现代运业日前已成为国家二级道路运输旅客企业,拥有11家运输企业、固定资产3亿元、3000余职工、客车1080台,年运送旅客180余万人的非公有制运输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累计完成客运量8.5亿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逾400亿人公里,其中超长客运共计运送进出川民工2.6亿人次,实现客运产值近40亿元,上交国家税费8亿多元。公司不仅致力于交通运输事业,还积极向城市公交、城乡公交、房地产、旅游、煤矿、建材等行业拓展,已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公司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交通企业协会授予的“‘十一五’中国交通运输企业创新贡献奖”、四川省政府授予的“民工疏导先进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先进企业”、“全省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农业银行“AAA信用企业”、“用户满意企业”、“优秀私营企业”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在全省名列前茅,获得四川省安监局、交通厅、运管局评定为AAA级安全等级道路运输企业,是泸州市道路运输企业最高等级的企业。最近,公司又获得交通部命名为“全国诚信企业示范单位”,陈善新也荣获“全国交通系统诚信经营先进个人”称号。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陈善新非常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只要是他创办的企业招聘员工首先考虑的是下岗工人,现再就人员已占企业职工总数的70%。同时,陈善新还经常向儿童、残疾人、“抗非”医务人员、学校等社会各界进行捐助,累计捐资达100多万元。

一个弄潮者的突出贡献,必然获得社会的赞誉。陈善新先后先后当选为四川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市、县多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特约研究员,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员、四川省政协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泸州市工商联数届副主席、商会副会长等职务。

勇者无疆,行者无界。陈善新的企业集团,在新的历史时期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