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在沙沙响,水田中一群群大麻鸭在嘎嘎嘎叫,鱼塘里不时有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山坡上逐渐变得金黄的蜜柚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树林下辛勤耕耘的小蜜蜂在翩翩起舞,房檐旁鸡鹅犬鸣声不绝,猪舍里60余头猪仔正在美美享受青草料……
这一幅幅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画卷,仅是泸州市纳溪区工商联(商会)“纳商带纳货”货源基地——上马镇团山村翔林生态家庭农场“丰”景一部份。
秋末冬初,再生稻黄,瓜果飘香。走进雍泽林创办的纳溪区翔林生态家庭农场,硕果累累、稻香扑鼻。年过半百的农场主雍泽林正穿梭其间,“虽然农民,但也是老板!”正忙着为大麻鸭投喂食料的雍泽林自豪幽默地说:“在农场上班,自己当老板,自由自在的多!”
2018年,身残志坚的雍泽林在上马镇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多方筹积资金创建纳溪区翔林生态家庭农场,经营着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服务。他参加工商联(商会)组织的商务培训,他肯钻研能吃苦,凭借实干和不服输的干劲,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带头人。“家庭农场按照‘稻—鱼—禽—果—菜’生物循环链原理,采取‘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生产的农副产品全是绿色无公害的!”采访中,雍泽林拿出一沓荣誉证书和检测报告乐呵呵说:“家庭农场通过‘线下+线上’发展模式,产品远销成都、重庆,特别是稻鸭米每年要销售10万余斤,仅优质稻米这一项可增收30万余元,干家庭农场有奔头、划算......”据悉,翔林生态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60余亩,流转土地146亩,种植粮油经作物(水稻、玉米、油菜、柚子等)140余亩,养鱼虾28亩。据估计,今年,翔林生态家庭农场产值约150余万元,直接吸纳劳动就业5人,带动周边70户150余人增收致富。
纳溪区工商联(商会)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立足各村(社)的农业产业特色,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参与“纳商带纳货”活动,助家庭农场拓宽致富路,赋能了“万企兴万村”行动,让农业有奔头,农场老板也有“钱”途。“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这对我来说是件大好事,有上马政府和区级部门的支持,在田间地头带动农户增收,我信心更足啦!”聊及翔林生态家庭农场的打算,自强不息的雍泽林信心满满讲,想借力借势纳溪工商联(商会)‘万企兴万村’和‘纳商带纳货’的产销对接平台,让农副产品走出大山、飞向成都重庆,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据纳溪区工商联(商会)负责人介绍,自启动“纳商带纳货”活动以来,区工商联(商会)把翔林生态家庭农场、宏颢家庭农场等40个家庭农场列入“纳商带纳货”产品推荐名录,已为家庭农场的30余类“纳溪造”名优农特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介,促成交易80余笔,交易额1000余万元,带动近1000名村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