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古蔺县抢抓“万企兴万村”行动机遇,着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村企联建全覆盖,推动“万企帮万村”向“万企兴万村”快速转变,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统筹布局,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一是健全制度机制。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古蔺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集聚工作合力,确保行动落地见效。二是厘清村情概况,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村情大排查、大起底”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各镇村资源优势、需求意愿和短板弱项,建立供给要素、需求意愿、风险评估三张清单。截至目前,已梳理供需要素清单500余条。三是强化服务提升,构建“县领导+部门+乡镇(街道)”联动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走访调研,收集“村企”联建困难问题61个,编制任务清单,定向交办、限期销号,有效解决“村企”联建困难问题53个。
二、 集智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一是深化企业赋能,引导企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项目招引、宣传推介、技术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牵线搭桥,实现村企发展“双赢”,推动古蔺县姬氏食品有限责公司、八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与大寨苗族乡、马嘶苗族乡、箭竹苗族乡、石屏镇等民族乡(镇)、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导75家企业与62个重点村在产销合作、绿色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结对联建,累计投入资金15.56亿。二是实化龙头带动,依托古蔺县优质酱酒特色产业带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级龙头企业郎酒集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广“订单式”农业,发展酿酒高粱25万亩,回引乡贤人士创办多元新型经营主体7个,投资酒类全链条企业7家,投资资金达7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三是优化政策助力,建立“部门联系+信息对接+政策落实”工作平台,开通项目配套、贷款融资“绿色通道”,依托酒城同心“金融速贷”惠企政策实施,开展“线上需求对接+线下走访调研”服务活动29次,累计举办“万企兴万村”金融政策宣讲会18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问题132个。
三、 突出长效,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一是抓好典型带动,集中推介“乡村振兴合伙人”等特色典型5个,成功打造大寨苗族乡富民村、箭竹苗族乡团结村、马嘶苗族乡建新村等一批产业发展好、共建成效显著民族地区的“万企兴万村”示范项目基地13个,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持续擦亮“万企兴万村”行动品牌。二是突出榜样示范,依托“四好”商会、泸州好人等省市县平台优势,定向推荐古蔺石屏商会获评四川省“四好商会”荣誉称号,古蔺仙潭酒厂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郑小红等9名企业家获评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个人。同步借助中国人民网、四川新闻网、酒城E统战等主流媒体资源,专题报道民营经济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先进事迹50余篇。三是强化正向激励,健全跟踪考核、督导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家,在县工商联换届及各级人大、政协换届时,优先推荐安排,激励担当作为,截至目前,累计在“万企兴万村”联结企业中推荐担任市县人大代表13人、政协委员17人。三、 突出长效,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一是抓好典型带动,集中推介“乡村振兴合伙人”等特色典型5个,成功打造大寨苗族乡富民村、箭竹苗族乡团结村、马嘶苗族乡建新村等一批产业发展好、共建成效显著民族地区的“万企兴万村”示范项目基地13个,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持续擦亮“万企兴万村”行动品牌。二是突出榜样示范,依托“四好”商会、泸州好人等省市县平台优势,定向推荐古蔺石屏商会获评四川省“四好商会”荣誉称号,古蔺仙潭酒厂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郑小红等9名企业家获评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个人。同步借助中国人民网、四川新闻网、酒城E统战等主流媒体资源,专题报道民营经济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先进事迹50余篇。三是强化正向激励,健全跟踪考核、督导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家,在县工商联换届及各级人大、政协换届时,优先推荐安排,激励担当作为,截至目前,累计在“万企兴万村”联结企业中推荐担任市县人大代表13人、政协委员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