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组织 > 泸县

    石漠山上拓荒牛 民族团结同奔康

    作者:鲁星、魏志游来源:泸县县委统战部、泸县工商联、泸县云龙商会时间:2021-05-11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是云南省乃至滇桂黔片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西畴县三光片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和极度贫困而广为人知。

2016泸州市泸县云龙商会会长陈登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一起肩战斗,把西畴县三光村建设成了具有石漠化特色的生态产业田园综合体当年因“树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而得名的“三光村”,如今已是草木葱茏,阡陌纵横,花海果山,长势喜人,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喀斯特绿洲美丽新画卷。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4030元增加到12000元,不仅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还片区396户贫困户提前甩贫困帽。这个让石漠化“退避三舍”的硬汉子,带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彰显出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搬开石头种果树立志攻克石漠化

2016年,陈登树注资8000万元成立了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流转土地5000亩发展猕猴桃、早熟蜜桃、李、梨等名优水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在陈登树的号召下,三光村全体村民在乱石丛生的土地上,把石头一块一块搬开,泥土较少的从外面运泥土填充,然后种下一片片果,把石旮旯变成了纵横有序的梯就这样,一个“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五小水利、特色农业、统筹发展、民族团结”为一体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在大家挥汗如雨、拓荒栽树的干劲中打造完成。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三光村成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基地被国家林草总局批准为“国家石漠地质公园”。

“秃山蝶变青山,西畴县各族人民敢叫石漠变绿洲,太了不起了,非常震撼。”实地走访三光片区的游客们,看到“西畴精神展览馆里图片的今昔对比,纷纷惊叹西畴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敢于担责情为民,拔穷根喜致富

为使片区发展路子更加宽广,农民群众发展致富更加可持续陈登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式在全县范围内拓展猕猴桃产业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棚架建设、回收产品,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部分资金进行种植。凭着片区各族群众骨子里坚强不屈的韧劲,全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万亩,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取稳定收入。西畴县逐步变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绿洲和美丽家园。

目前,农民通过流转1亩土地年可收入800元,最高可入4万余元公司每天安排当地农户300余人就近务工,日工资80-100元此外,公司还推行专职管护模式,让每户农户承包生产管理30亩果园,达到基本产量3000斤,在保底劳务收入2.7万元基础上,每亩额外获取效益提成900元以上。公司还鼓励村民以产业发展资金入股,目前三光片区共有100户村民入股,每年通过分红增收15万元。陈登树介绍道。

使村民不返贫,在家能就业,陈登树采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500亩花海、主题观光摄影栈道、现代农业科技中心、水果深加工项目,帮助当地老黑箐苗族聚居地建设斗牛场“花山节”设施和场地,公司还支持带动17户农户通过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乡村旅社、小超市、特色种养殖等项目创收。

仲夏时节,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猕猴桃、水蜜桃、香脆李等高品质枝展叶茂,长势喜人,致富的金果果挂满枝头,在骄阳下流光溢彩、膨胀饱满,等待着收获,昔日的石漠荒地变成了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丰产地

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成常态

陈登树常说:“办企业不能光顾赚钱,自己富裕了不能忘记困难的人,要把回馈社会、奉献社会作为一种责任”。近年来,陈登树积极支持当地光彩事业,在架桥修路、修建敬老院、关爱贫困学生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捐款达700余万元。为使三光村的公共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和游客生活更加舒适方便,公司农业基地利润的3%返村集体,用于维护村级公共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让产业生态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陈登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他的奋进与担当他的无私奉献和爱心善举,让三光村这片希望的田野到处充满生机活力。